為介紹共建“一帶一路”10年來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的認識理解,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讓“一帶一路”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

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
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李克新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白皮書說,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創造性地傳承弘揚古絲綢之路這一人類歷史文明發展成果,并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實踐平臺。
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李克新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白皮書指出,10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李克新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白皮書說,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給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積極貢獻,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 白皮書指出,中國愿與各國一道,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共同繪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畫卷! 白皮書除前言、結束語外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源自中國屬于世界;鋪就共同發展繁榮之路;促進全方位多領域互聯互通;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正能量;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記者 陳煒偉 鄒多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10日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全文如下:
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
(2023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愿望,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一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交融新時期。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路,也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上世紀80年代以來,聯合國和一些國家先后提出歐亞大陸橋設想、絲綢之路復興計劃等,反映了各國人民溝通對話、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創造性地傳承弘揚古絲綢之路這一人類歷史文明發展成果,并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實踐平臺。 10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給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積極貢獻,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 為介紹共建“一帶一路”10年來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的認識理解,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讓“一帶一路”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特發布此白皮書。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文明發展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和挑戰。中國著眼人類前途命運和整體利益,因應全球發展及各國期待,繼承和弘揚絲路精神這一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倡議,連接著歷史、現實與未來,源自中國、面向世界、惠及全人類。 公元前140年左右的中國漢代,張騫從長安出發,打通了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中國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共同發展,成為連接東西方的重要商道。15世紀初的明代,鄭和七次遠洋航海,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商貿往來。千百年來,古絲綢之路猶如川流不息的“大動脈”,跨越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匯集地,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集地,促進了亞歐大陸各國互聯互通,推動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作為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千年古絲綢之路深刻昭示: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絲路精神與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萬國咸寧的美好理念相契合,與中國人一貫的協和萬邦、親仁善鄰、立己達人的處世之道相符合,與當今時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相適應。 中國共產黨是胸懷天下的大黨,中國是堅持和平發展的大國。共建“一帶一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弘揚絲路精神,喚起人們對過往時代的美好記憶,激發各國實現互聯互通的熱情。共建“一帶一路”既是向歷史致敬,再現古絲綢之路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更是向未來拓路,從古絲綢之路和絲路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沿著歷史的方向繼續前進,更好地融通中國夢和世界夢,實現各國人民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500多年前,在古絲綢之路中斷半個多世紀后,大航海時代來臨,根本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格局。近代以來,隨著科技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歷史潮流。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促進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重要貢獻。但是,少數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并沒有實現普遍普惠的發展,而是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很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利甚微甚至喪失自主發展能力,難以進入現代化的軌道。個別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流,世界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不完善、全球經濟發展失衡等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世界經濟發展由少數國家主導、經濟規則由少數國家掌控、發展成果被少數國家獨享的局面,必須得到改變。 共建“一帶一路”既是為了中國的發展,也是為了世界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不可逆轉,各國不可能退回到彼此隔絕、閉關自守的時代。但是,經濟全球化在形式和內容上面臨新的調整,應該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貢獻者。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在與世界的良性互動中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成功開辟和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維護者。共建“一帶一路”在理念、舉措、目標等方面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既是中國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旨在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與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也是破解全球發展難題的中國方案,旨在推動各國共同走向現代化,推進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進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同時,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地區沖突、軍備競賽、糧食安全、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氣候變化、能源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人工智能等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交叉疊加,人類共同生活的這顆美麗星球面臨嚴重威脅。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人類社會需要新的思想和理念,需要更加公正合理、更趨平衡、更具韌性、更為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人類社會如何走向光明的未來,攸關每個國家、每個人,必須回答好這一時代課題,作出正確的歷史抉擇。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從人類共同命運和整體利益出發,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人類未來勾畫了新的美好愿景。共建“一帶一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高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搭建了實踐平臺、提供了實現路徑,推動美好愿景不斷落實落地,是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公共產品。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發展階段,超越意識形態分歧和社會制度差異,推動各國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同繁榮,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共建“一帶一路”塑造了人們對世界的新認知新想象,開創了國際交往的新理念新范式,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引領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