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2-29
記者 陳乃禾 闞麗麗
老舊的廠房變身為展覽館、咖啡廳、攀巖館……正值午休時間,年輕人們三五成群,在廠區街巷中端著咖啡聊天、散步,感受著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難得的慢時光;走進寫字樓,中國紅喜慶的龍年裝飾還點綴在高挑通透的大廳中;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在公共的休閑區域中,隨處可見洽談業務、溝通工作的小團隊……這樣的場景,是經過脫胎換骨的城市更新后,在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鼎好DH3里隨處可見的景象,城市更新的意義不僅在于物理空間的更新改造,更在于為創新發展煥發新生機、注入新活力。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要求,要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特別是工業項目選擇,突出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規模,增強區域人口均衡分布,促進區域均衡發展。10年來,聚焦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海淀的老舊廠區、低效樓宇等紛紛走上了“蝶變”之路,用一個又一個新方案、新嘗試,彰顯海淀先行先試的使命擔當。
航天為魂 工業遺產蝶變現代園區
“今年,我們將推出航天科技節、酷暑消夏節等四季主題節慶以及露營戶外市集、特色咖啡市集、兒童科技藝術節、兒童航天科普營等十多個不同主題的活動,為園區企業及周邊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體驗。”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園區長胡琪悅告訴記者。
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作為高端智能制造科技園區,是海新域集團城市更新“海淀模式”的成功探索和實踐。作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誕生地,園區具有豐富的航天工業文化與歷史底蘊,部分廠房和設備被列入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更新后的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不僅對城市產業空間進行了改善,更實現了對產業空間配套、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綜合提振,是對城市工業遺產更新項目的一次成功探索。航天歷史文化街區與商業街、創意休閑街區等多元空間相融合,也賦予園區文化的傳承和新的城市功能。
自2023年12月22日全面運營以來,為營造具有歷史文化科技內涵和城市活力的產業配套街區場景,園區構建5000平方米產業配套,積極引進網紅首店餐飲和商家,舉辦特色街區活動等,為老廠區注入更多“人間煙火氣”。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即將開放海星科技服務驛站,將一站式為園區企業及周邊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工商注冊、稅務咨詢等服務,為企業發展添磚加瓦。
“我們還有很多沉浸式體驗的空間,同時,計劃在五號廠房建設運營‘兩彈一星’精神博物館,將進一步發揮園區紅色教育基地作用。”胡琪悅表示,園區將不斷探索文商旅賦能科創園區的“海淀模式”并豐富園區及周邊文化配套,逐步向營造具有歷史文化內涵和城市活力的街區空間進階。
文化賦能 老酒廠蝶變“網紅打卡地”
“我看到了各式各樣關于龍的畫作,在這里領略了藝術的魅力。”“沉浸式藝術展再現了古時候充滿年味兒的春節場景,非常新奇。”剛剛結束的為期16天的龍徽1910齊樂龍龍過大年新春游園會活動,依托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的酒文化,串聯起非遺體驗、文創市集、美食打卡等內容,帶給周邊居民不一樣的科技文化相融合的新春大餐。
位于海淀區玉泉路2號的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是中關村科學城南區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重要節點。這里由原“北京龍徽葡萄酒廠”改造更新而成,是北京市首批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項目。在更新過程中,園區按照“修舊如舊、整舊如新”的原則,一方面,堅持還原老舊廠區紅磚綠瓦的時代風格;另一方面,采用銹板、鐵藝、玻璃、暖鋼、陶瓷等現代設計元素打造景觀主題節點,將歷史文化符號轉化為可被感知的視覺美學體驗。如今的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為了集文化園區、文化生活、文化消費為一體的文化創意的“網紅打卡地”,以健身休閑、特色餐飲、咖啡攀巖等休閑業態為配套補充的綜合性園區。
“園區通過場景營造、運營創新,不斷推動多元主體業態共同發展,增加園區消費服務供給,居民可以走進園區休閑打卡、體驗消費,感受到豐富的文化氣息和體驗新奇的特色公共服務。”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彭楷涵在接受采訪中提到,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作為城市更新項目,在打造城市公共空間過程中,不僅推動硬件改造升級,更注重運營模式、文化服務等“軟件”內容的公共性,讓城市更新后的老舊廠區成為居民群眾愿意走進來、玩起來、經常來的樂享生活幸福空間。
據介紹,自園區重塑創意街區成為文化新地標以來,相繼舉辦了“文化科技踏青節”“五一微笑節”“六一童趣節”“龍徽1910城市漫游嘉年華”等各類主題活動,積極發揮城市更新輻射力,激發區域商業新活力。不僅如此,園區還聚焦“深夜食堂”“外擺活動”等夜間消費新場景,積極打造“如此奇幻夜”活動,為海淀“夜經濟”增添活力。
除了頗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外,為呈現百年葡萄酒歷史的“厚度”,挖掘文化育人的“深度”,園區還利用開放多元的文化空間,以文化科技融合為主導,營造文化科技服務場景。“更新后的北京龍徽葡萄酒博物館是龍徽百年歷史文化和葡萄酒文化的展示體驗空間。引進來的美食文化街區、墻咖啡、石探記自然科學博物館、星航學舍等特色改造項目,都為園區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這里,古風、二次元、科技等多種潮流元素融合,碰撞出創意的火花。”彭楷涵表示,各有特色的商戶入駐,有利于盤活用好歷史建筑,讓人們記得住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流淌、留得住文化根脈,對延續歷史文脈、留存城市記憶、提升城市品質意義重大。
“我們還會持續豐富新業態,讓居民可以應接不暇地體驗‘吃、喝、玩、樂、購’多元化、沉浸式的消費。”彭楷涵稱,園區將繼續用科技創新塑造多彩城市空間,用文化創意描繪藝術人文畫卷積極服務區域發展、服務文化民生,不斷增強商業與文化、休閑、娛樂的聯動,促進復合型消費發展,讓人氣“聚”起來、文化消費“火”起來。
“內外兼修”電子城蝶變科創生態平臺
AIGC創業聯盟年度慶典、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年會……新年伊始,AIGC領域的創業者,高校教授、在校學生、投資人等,各行各業關心科技創新發展、產業機遇的人士紛紛相聚在鼎好DH3,舉行了一場又一場交流與分享。他們探討行業前景,分享發展經驗,這棟面貌全新的商業空間,洋溢著新春的活力與沖勁兒。
說起鼎好DH3的前身——鼎好電子商城,相信每一個海淀人都不陌生,這里曾是紅極一時的電子產品大賣場,鼎盛時期,鼎好電子商城與海龍電子城、中關村e世界構成了北京中關村“黃金三角”。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關村核心區域產業定位發生了變化。鼎好毅然走入轉型,從內到外迎來了一次脫胎換骨。2011年9月,鼎好啟動賣場6至19層經營租戶的清退工作,2012年初引入了科技創新、孵化器、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類及科技服務類企業。2014年4月,啟動地下2層至地上5層電子賣場商戶的清退工作,2016年完成了清退并主動關停電子賣場。
“伴隨著城市更新和科技產業變革浪潮,滿載歷史的鼎好轉型‘國際技術轉移聚集區’,在產業結構、樓宇空間、硬件品質和軟性服務等方面完成了全方位改造升級,以匯集創新、創投企業的全場景、全智能的國際科創生態新交互平臺重新亮相。”鼎好DH3總經理王劍鋒在采訪中告訴記者:“鼎好現已成為集辦公、展示、交流和商業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商務地標,今年我們也將基于空間、服務、信息、科研、政企五個維度進行系統化運營,為入駐企業服務,為中關村西區創新生態增添活力。”
走在中關村大街上,煥然一新的鼎好DH3絕對是非常“吸睛”的存在,而走進這座嶄新的辦公樓宇,50米高的沐光中庭簡約通透,與曾經擁擠的賣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選擇鼎好,是數字聯盟認真對比評估的結果。入駐至今,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中關村創新生態的活力。”數字聯盟公司CEO楊從安在采訪中表示,“鼎好所在的中關村西區匯聚了大量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合作資源和創新機會。”據介紹,數字聯盟公司專注于大數據和網絡安全領域,提供先進的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和全面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2023年11月,數字聯盟公司正式入駐鼎好DH3。楊從安表示,鼎好的服務也是企業選擇的原因之一,“樓宇要深入挖掘區域政策,并將其‘打包’提供給企業,通過各項服務對企業實際業務形成支撐,讓企業更愿意留在海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龍年新春又有4家企業入駐,截至2月,鼎好DH3入駐率已經達到87%,其計劃打造的AGI創新空間也將在年內亮相。“今年5月,我們的AGI創新空間將正式亮相,未來這里將提供包括展示、沙龍、路演、共享辦公在內的多種功能,也將匹配孵化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撐。”鼎好DH3運營總監劉一平介紹說,“我們希望打造更有影響力的創新生態平臺。”
“創新生態就是要有交流與互動的土壤,有了環境與服務的滋養,更多創新思想與成果才能夠應運而生。我們希望成為服務中關村創新企業的沃土。”王劍鋒表示,一個好的城市更新項目,往往可以帶動整個片區的更新迭代,為區域注入新的活力。“我們不只是一棟樓的更新,更要跟區域互動起來,為區域帶來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中關村大街片區將成全天候“城市客廳”,海體中心將全面煥新,清河濱水綠廊正式亮相,如玉帶穿城而行……海淀區正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斷深化城市更新的內涵。《關于海淀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顯示,2023年,海淀區統籌推進實施85個城市更新項目,建筑面積約368萬平方米;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園,四季青生命科技園竣工,電科十五所園區改造完成,中關村廣場、鼎好大廈B座啟動更新改造。探索多個改造主體“統一規劃、用地整合、成本分攤、效益共享”的片區融合更新模式,形成整體改造、規模連片效應,14個項目納入市級儲備庫,9個項目扎實推進。
老廠區邁進新“賽道”,舊業態入駐新“玩家”。城市更新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發展之路,將功能、環境、生態融入未來之所需,為更高能級的發展提供空間支撐。未來,海淀區將進一步深化城市更新,加快建設現代化強區高品質海淀,奮力當好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北京市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一馬當先、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